
刚刚结束的新加坡大满和釜山世乒赛,国乒包揽了了所有项目冠军,但一路走来却战战兢兢,屡屡遭受外协的冲击,还是令很多喜欢和关心国乒队伍的上至领导,下至球迷都非常担心的,毕竟奥运当前,不容有失。
3月6日,中国乒协召开世乒赛总结、备战巴黎奥运会暨中国乒乓球打法“百花齐放、推陈出新”专题研讨会。会议不仅有国乒领导人,还邀请了中国乒乓球队功勋教练员和专家代表许绍发以及协会对口业务负责人共同参与会议。针对国乒目前遇到的困难和隐忧献计献策。
许绍发大名鼎鼎,但毕竟从国乒帅位退出多年,真正对他了解的人不算多,很多人应该是从新闻上知道他给刘国梁主席写了一封劝诫信才知道这位老领队。概括全信的中心思想是:国乒横板双反打法偏科严重,丢掉了直板(许昕后继无人)和削球颗粒(侯英超现象)打法,传统看家本领还不如外国选手了。国家队领导们忘记了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发展方针。要进行队史教育,要重视文化教育,老一代的乒乓球运动员都比现在的运动员学历要高。
“百花齐放”是国乒多年倡导的训练思想,即国家队打法要齐全,要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许绍发执掌国乒帅印期间,就是“百花齐放”的践行者。1985年世乒赛中国男乒“五虎上将”江嘉良、陈龙灿、陈新华、谢赛克、王会元,江谢和陈龙灿三人是直板左推右攻打法,陈新华是削球手,王会元是横板选手。1987年世乒赛男乒“五虎上将”中,直板左推右攻、削球各2人,横板两面反胶1人。
1977年任乒乓球队教练,1983年任乒乓球男队教练组长,任主教练,副总教练,1985年至1992年任总教练,率队获得12项世界冠军,2枚奥运会金牌,并多次获体育荣誉奖章,1987年获十佳教练,2001年第46届世乒赛期间获得国际乒联颁发的“国际乒联贡献奖”,该奖项是国际乒联贡献奖发给那些为乒乓球运动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的人士。
上世纪80年代关注世乒赛的资深球迷应该知道,许绍发的排兵布阵是一绝。1983年世乒赛后,许绍发担任中国男队主教练,当时中国男乒受到不小挑战,老将郭跃华退役,蔡振华受新规则影响威力大减,下一届世乒赛在头号对手瑞典队家门口举行……
为了对付瑞典队,许绍发决定启用削球手陈新华。当时国际乒坛削球手很少,而且战绩不佳,许绍发这个决定大胆且冒险。1985年世乒赛于当年春季在瑞典哥德堡举行,许绍发派出奇兵陈新华上阵,男团决赛果然在中国队和瑞典队之间进行,许绍发此招完全出乎瑞典队所料,最终大获全胜。1987年第39届世乒赛,许绍发用横板快攻选手滕毅代替了陈新华,再次完胜瑞典队。运筹帷幄、排兵布阵的成功,使许绍发声誉大震,成为国际乒坛公认的“智多星”。
许绍发培养出江嘉良、谢赛克等一批世界冠军和奥运会冠军,并于1987特批刘国梁、孔令辉、冯喆等一批12、3岁小选手进入国家青年队,为中国乒乓球迈出低谷打下坚实的基础。
许绍发率先提出了直拍横打技术新观念。 1 988年,面对欧洲人日益完善的横拍“两只手”打我直拍快攻“一只手”的困境,时任国家队总教练的许绍发与国家体委科研所 研究员吴焕群联名发表了试验直拍反手背面攻的倡议,许绍发挑选了刘国梁等几位小将悄悄开始了这场试验。
徐寅生、李富荣对此十分支持和关注,几乎每周都要进馆亲自指点。 此后,在蔡振华 和尹 霄 教练的精心培育下,刘国梁终于成材。
从国家队总教练的位置上卸任十年之后,许绍发仍然在中国乒乓界 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在中国体坛是极为少见的。
许绍发具有很强的号召力,不仅因为他曾经是才华横溢的运动员、智勇双全的总教练,也不仅缘于他为人正直、豁达和善良,更因为大家都知道,他对乒乓球运动倾注了全部的心血和感情,所以他倡议的事情,常常是“一呼百应”。
新加坡大满贯结束,虽然冠军是我们的,但是国乒队伍再一次被推上风口浪尖,关于“让分”“假赛”奥运选拔规则朝令夕改等一系列词条,纷纷登上新闻热搜, 且看接下来 国乒教练组如何稳定军心, 将队员们的状态慢慢调整到巴黎周期,圆满完成冲金任务。
